请回答2022:嘉程/梅花/愉悦投资人眼中的最新创业融资动态与企业真正的价值 | 嘉程商业评论
05.09.2022 | 嘉程资本Next Capital | 嘉程创业流水席

梅花吴世春/愉悦李潇/嘉程李黎三位创始合伙人,在嘉程创业流水席在线互动了2022年最新市场趋势、投融资动态和创业机会。

 

俄乌战争、国内疫情管控、中概股急速下行、互联网巨头公司大面积裁员……2022年的春天以来,创投市场因为内外多重因素,正在进入寒冬。

当创投市场进入低迷周期,创业者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不仅有资金的压力,还有业务发展、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的压力。

在2022年的春天,无论是创业者,还是VC,大家思考的同样问题是:如何穿越低迷?核心是创造价值,即企业内在拥有和创造真正的价值。在历史上数次穿越周期的伟大企业,无一不是因为创造了真正的价值,而穿越低迷,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

这对于今天我们所处的创投市场,具有积极的鼓舞意义。每一次的市场低迷期,往往是伟大公司或者新产业的孕育期。对此,我们充满了期待。

嘉程创业流水席第135席,我们邀请了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潇和嘉程资本创始合伙人李黎,一起分享探讨2022年的最新的创投市场、融资策略以及关于企业的真正价值。

Q:2022年的第一季度国内创投市场的最新动态是什么?

吴世春:在第一季度,我们看到不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发生了非常剧烈的下滑,中概股跌得很厉害,今年整体的投资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有的机构都在大幅削减今年的投资数量和金额,并且减缓投资速度。尤其像那些必须要去国外上市的资产,包括像消费类、模式创新类的一些领域会被看淡,因为目前国内鼓励的是硬科技——即科技创新。整体规模从投资界的数据来看,应该是会大幅降低,今年融资会很艰难。

对于一个金融市场来说最重要的是预期,现在整个市场大盘的需求预期变得很差。消费品在一季度大盘下降30%,目前来看第二季度也不会有明显的好转。一方面现在疫情此起彼伏,另一方面很多人的消费在“跳水”。以前我们总说消费升级、消费分级、消费降级,现在是消费“跳水”,整个市场预期变得很差,而且现在肯定比2008年还严峻。

李潇:其实经验丰富的投资人和创业老兵,在经历过以往10多年的中国创业和投资市场之后,大家都能相对理智和清晰地认识到创业和投资存在一定周期。长期来说大家还是非常的看好,但在短期会有一定的冲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现在一二级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没有想到在前两年整个美股都还不错的情况下,中概股受到了这么大的打击,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已经上市的退出项目,跟美国的相比差距太大。原来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可以讲很多中国增长故事。但是现在,由于这两年疫情的冲击,导致很多人在家办公的时间很长,这极大促进了美国企业级SaaS公司、云相关业务的高速增长。而国内企业的股价跌幅甚至能达到80%-90%,这对大家的冲击非常之大。

第二,在政策层面上,实际上也存在多重的监管。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对监管比较敏感,大家都知悉在国内需要在监管的规则下去办事。我认为很多行业的监管是需要长期去做的,并且也非常有效。但是短期来看,有的时候其实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的政策也会让大家“草木皆兵”,进而对市场产生高敏感度,这样对大家心理上也会有比较大的打击。

第三,中国一级市场的板块轮动和二级市场相似,原本大家在一级市场拿的应该都是长期的钱、耐心的钱,不应该太受短期影响。但是现在大家都一窝蜂地涌入某一领域,然后迅速地进场、爆红、下滑,接下来又去另一个行业,这个轮动的速度变得非常快。以往我们能投资的资产类别比较多,因为在很多领域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所以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做投资。但是今天大家可投资的方向和领域少了很多,这必然就导致了均衡被打破

第四,疫情的反扑,大家没有想到这次的“倒春寒”会有这么严重,很多企业也没有准备好,这样就极大影响了整个公司的发展和融资节奏。

这种情况下,其实我也在观察美国,有两点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国内整个科技的创业和投融资发展历程至今有20年左右的时间,与美国比,实际上我们发展的时间要短很多。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中,当他们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很多的公司在那个时候经历过疯狂增长,然后又倒闭,还有很多的投资机构同样倒闭,过去在国外也发生过艰难的时刻,但是它终究还是会回来的。

第二,我们回顾历史很多市场不好的时候,实际上也推动了社会、生态的进化。今天如果去看欧美的整个VC/PE市场,为什么他们没有这么焦虑?因为他们已经走向专业分工化,大家不会去抢夺同一类资产。虽然这两年一些后期的对冲基金也开始跑到一级去做项目,但是它绝对不会一窝蜂地去抢某一类资产。他们的分工非常明确,大家都各自找到了擅长的事情。如果大家一窝蜂地往一个领域里走,就必然导致资产价格偏离它的正常价格。另外,即使能投对,但是如果大家都去投,那么估值变高就同样赚不了太多的钱。这个行业还是需要不断进化,才能达到一个成熟市场的状况。

李黎:今年比2008年的情况严峻很多,2008年的金融危机其实是当年的美国出现了次贷危机,进而席卷了全球,带来了整体市场的低迷,但是到2009年很快就开始恢复。但今年外部不仅有战争带来国际局势和国际间贸易的剧烈波动疫情也席卷全球两三年了,在加上中概股大跌导致一级市场估值大幅压缩,在这样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今年整个创投市场或者金融市场,与2008年相比还是会更严峻。

但是每个危机时期,总是有一些机遇在孕育。2008年其实是中国在线零售的一个大转折点,是有一些结构性的机会的,比如京东、唯品会、淘宝、凡客等公司,在2008年得到了大发展。包括一些生活服务公司比如58和赶集等,也在2008年把握住了快速成长的契机。

在今年各种内外部因素的交织影响下,经济低迷,创投市场的形势也随之严峻。但是仍然有一些新的机遇在孕育,比如硬科技、生物科技、自主科技创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等,都是大势所趋,在2022年Q1还没有完全地显露出来。市场的低迷期,我们还在积极与各行业以及创业公司们交流,捕捉趋势的动态。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这个时候要保持耐心。

 

Q:融资过程中,公司的估值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是否需要再等等?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情况,创业者应该如何把握融资节奏?

李潇:我觉得融资是否需要再等等,这取决于业务本身。如果业务好又不是特别需要钱,当然可以不融。极其稀缺的资产,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的,越稀缺的资产估值会越高。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融资节奏的把握,因为融资效率很有可能会变得很低。创业者需要谨慎地选择好的融资时间点,并且在去融资的过程中要做好准备,挑选合适的投资人,找到靠谱的FA帮忙进行甄别筛选,提高融资效率。

创业者也要有思想和心态上的改变,因为现在的创投市场并不像之前那样欣欣向荣,也不是任何领域的创业项目都能融到资。以前是融资-花钱-再融资-再花钱-然后再融资的过程,但未来有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回到那个时间点。整个行业变得越来越理性,所以大家不能再简单地习惯于那种快速融资-快速烧钱-再融资的节奏。

吴世春:对于创业者来说,在确定性的情况下就不要太在意估值,因为后面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糟糕,等待的话不仅估值可能上不去,连最佳储备弹药的机会也没有了。因为市场的资金是有限的,对于融资的话,永远是确定性>速度>条款>金额>估值

我们希望投资的项目方拿到钱之后,至少18个月不需要再融资,业务也能健康地开展,而不是在6个月后还需要再融一轮。现在那些烧钱、需要多轮融资的项目肯定不吃香,但那种钱投进去能够快速造血和提高业务的公司,肯定会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

李黎:其实很多背景优秀的年轻人在创业的时候,特别容易进入“好学生导向”,认为只要业务、业绩干得好,VC就会把估值提高。但是每个市场都有高低起伏,是随行就市的,而且实际上在很多极端情况下企业的真实业务数据和估值并非能够1:1真实还原

现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创业者应该赶紧推进,尽快确定SPA协议,因为从拿到Term再到尽调的周期会拖得非常长。如果市场持续的下行,即便公司业务数据再好,投资人也不一定会有信心投资。有时市场很难给到创始人预期的估值,这种情况下创始人的决策能力、判断能力和对于安全感的预期都非常重要。我建议在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要把每一次融资当成最后一次,尽快把握融资机会,不要在意估值,落袋为安。

 

Q:2022年,哪些新兴的行业是值得关注的?

吴世春:对于国内的早期投资,我们会比较关心“专精特新”领域的投资机会。因为在国内会有更好的退出渠道,后面也会有更多的基金能够接盘。在国外,我们会投资出海、元宇宙以及TikTok带来的商业化机会等项目。

李潇:补充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域,一是新能源包括新能源上下游的产业链,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比国外更快,这个领域是很值得挖掘的。以往很多VC习惯于投资互联网、消费、软件等领域,但现在来看,像智能制造、零配件等行业也有许多新的机会。

二是跨境,长期来看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中国的产品销向全世界各地,过去我们没有品牌,也没有做品牌的能力,在基础设施、物流、快递、支付等方面都不发达,要靠中间贸易商将产品卖到海外。但是今天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障碍,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出海品牌,这也是一个长远的投资赛道。

李黎:我们感受到有两个趋势,第一个,就是国内自主科技创新的闭环,因为现在全球各自的内部要进行循环,在这种大的格局下,每个国家的内循环、内部闭环变得极为重要,国产替代、自主知识创新的国产硬科技也就随之变得重要。

另外一个就是全球化,正因为各地的地缘政治变得非常割裂,全球化的服务、商品和SaaS,如果能做成那么就非常的宝贵。今天,很多年轻创业者已经是全球化的原住民,他们熟悉全球化,并且在全球化的创业过程中,中国有制造基础、工程师基础,年轻一代创造了全球化的视野。

从2020年疫情爆发开始,我们就访谈了接近200位中美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领域的科学家,在生物科技/生命科学领域,整个中国市场还是很有机会,包括数字健康、数字医疗等。在国内,其实每一次大的危机中都会有一些伟大公司萌芽的机会。所以,希望大家能够鼓足信心,谨慎地寻找创新机会。

 

Q:哪些市场出现了真正的泡沫?如果创始人所处的市场因为泡沫破裂而迅速下行,CEO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吴世春:如果从ToC角度看,现在无论是二级还是一级市场,都出现了一定的泡沫破裂。通过买量、资本驱动、做大GMV去建立起来的卖价型消费品牌,可能现在看起来收入很高,但并没有可持续性,因为巨额收入的背后是巨额亏损,而且整体用户的复购率和毛利率都会偏低。

从ToB角度看,之前对于创新药的高估值现在看起来有可能很难持续。我们说教育要去资本化、金融去民营化、房地产去金融化、医疗去市场化,在这些政策监管下,就直接出现了另外一种监管下的泡沫。所以在这些赛道里面的创业者,要么尽快地腾挪,去寻找新的机会;要么就进行业务的输出,保存目前既得的一些战果,等待下一波浪潮。总之,对创业者来说,今年的主题应该是“活下去”

李潇:其实任何行业在大部分的时候上面都有一层泡沫,核心在于将泡沫全部撇完之后,下边到底有没有干货?有些行业你将上面的泡沫撇完之后,下面没有创造出任何价值,而有些行业本身是存在一定价值的,只不过可能因为上面的泡沫过多。

我认为泡沫会一直存在,它并不是坏东西,现在大家都不喜欢通货膨胀,但在适当情况下存在一定的通货膨胀是好事。中国进入滞涨的年代,大家就会怀念过去合理的通货膨胀时期。所以,假设创始人所处的市场因泡沫破裂而迅速下行,如果公司本身确实没有价值,那么就应该及时止损;但如果创始人认为公司仍有价值,只不过是原来估值上面的泡沫被撇没了,那创始人就应该尽量把公司朝着更健康、盈利的方向去发展。

 

Q:现在市场急速下行,相比于估值的价值,企业真正的业务价值和成长包含哪些要素?

李黎:只有企业拥有真正的价值,才可能穿越周期。首先,每位CEO都需要了解自己提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是不是真正的有市场?是不是有客户愿意买单?用户是否能在你不大量投放推广的前提下还能够找到你或者留存?本质上就是要有高质量的增长,而不是烧钱实现的增长。

第二,如果在不融资的情况下业务都可以自主的增长,哪怕增长速度慢一些,都是有价值的。真正核心点在于,你是否有自我造血能力。VC投资的钱能够用来杠杆和放大,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客户是否认同你提供的产品服务,以及你是否真的具有口碑

李潇:实际上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应该最清楚了解公司的价值。回到本质,它是一个平台生意、产品生意、贸易生意还是固定资产驱动的生意,在合理的情况下,这样的生意应该是什么样的估值?结合你的成长性,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市场的起起伏伏是金融市场对你的评估,它的波动性会非常大,但企业本身是好是坏,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变化。

 

Q: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公司的数据可能和同行差不多,但是现在的估值却比它去年融资时少一半,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

吴世春:二级市场都有涨有跌,估值是整体市场投票出来的结果。即使是最成熟的市场,在没有任何外力干预的情况下投票结果都会有涨有跌,所以要接受这种正常的市场给出的估值

Q: 创业公司的账面现金不多了,现在有个并购的机会,但是估值没有达到预期,如果耗下去公司可能清算,如果被收购,作为CEO又不甘心,如果三位是投资人股东,会建议怎么做?

吴世春:创始人要缩小自己的ego、放大格局,只考虑自己的不甘心和情怀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在那个时候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假设这个事情有收尾,你再次去创业的时候,投资人看你的做法很漂亮,也会对你加分。

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不甘心,别人出了价来收购,自己觉得太低而放弃,那么可能连公司仅有的价值都无法实现,这对自己、团队以及投资人都是不负责任的。因此,面对现实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如果创业者发现项目不行,有时候把钱退还给投资人也是很好的办法,另外并购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Q:非常早期的团队,想要在2022年融天使轮,需要关注资本市场哪些动态?是不是自己的节奏远重要于资本市场的节奏?

李黎:早期团队要在2022年融天使轮,如果这个方向短期之内很难看到收入,且没有任何技术或者业务上壁垒的话,也没有创新的价值的话,其实这不在于自己节奏或者资本市场节奏如何,而在于你能否融得到钱,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创业者要想清楚自己的决心,今天你出来创业,你的团队是在融到钱的情况下和你一起创业,还是即便融不到钱,大家也有热情和理想去笃定相信一个事情往前去做。另外,大家要先在业务上跑通一个小闭环,验证这个方向是可预期的增长,再去融资。因为,在现在的市场低迷期,单凭一个充满激情的创业想法、却从未在产业或者趋势上进行验证的情况很难融到资。

 

Q:针对目前的市场环境,对于进行种子轮融资的企业,是争取尽快达到盈亏平衡点更有融资优势,还是争取达到更快的增长速度更具有融资优势?

吴世春:现在对于市场上的创业项目,我们会更看重它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如果你尽快地拥有造血能力,会比尽快提高一定的规模更有优势。总之,强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李黎:有些创业者会存在一种心态,他认为如果不花钱做投放,导致业务没有规模的话就一定融不到钱,所以就玩命烧钱来维持一定规模以争取到下一个融资。

这个想法是危险的,核心点还是在于企业能否更健康的发展,而不在于是否要讨VC的欢心。业务上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比什么都重要。对于创业者而言,融资如果能融到,那是非常好的运气;如果没有融到,长期接受这样一个状态,让公司健康地往前走,更是一个CEO需要承担的责任。

 

Q:后疫情时代资本对于创业团队的投资方法论和态度有没有转变?对于创业团队更看重的方面和条件是什么?

李潇:后疫情时代,短期之内一定有比较大的变化,大家会越来越倾向更高的标准,原来那种靠融资-烧钱-做数据-再融资-再烧钱-再做数据的时代过去了。市场对创新性和科技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的行业趋势一定是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和理性,走向了更加专业化的路线

创业者也要根据自己的特长、能力去选择创业方向,而不是追风口去创业。投资人也会更加专注在自己擅长的某些领域来做长期的投资。

 

Q:现在整个市场不好,作为风投机构以及背后的LP对于所投的项目,在未来能够给他们带来回报率的预期,比起过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反过来投资机构的预期会是怎么样的?

李黎:市场总是有周期的,那么每一年的回报也会不一样。第一,因为疫情的缘故,大家的预期都变得非常低,但是未来的走向还是不太清楚,对于我们这样的早期投资基金来说,需要保持长期去看价值的心态

第二,在投资上,我们对项目质量的要求一直是高标准,梅花、愉悦和嘉程三家基金都非常注重创业公司的高质量,这样也可以抵御一部分的风险。

第三,对于未来整个市场的回报预期不好说,核心点还是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情,针对市场的局势来做精准的判断。比如我们投资的很多公司账上还有不少钱,我们会让大家省着花;如果某些公司能实现规模化的盈利,我们会让他们保持节奏;如果某公司账上钱很少又准备去融资的,我们就会建议他们要最大可能地缩减成本,延长存活的时间,熬过周期。

吴世春:早期投资是一个穿越周期的资产配置,对我们来说,很多LP选择早期投资都是相信长期,也是在对中国未来的优质风险资产有信心的情况下才去经营的,所以我们也是帮助LP穿越可能动荡的周期。

李潇:与美国不同,国内市场中的一些波动变化很容易给LP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成熟的LP来说,实际上他的资产配置更应该考虑的是长期稳定的回报,更以及长期资产配置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而不是在于短期的大涨大跌。

 

Q:比如说现在在运作的一个项目,如果有资金进来,可以给资金方带来20%以上的综合年化,对资本来说是不是有吸引力的?

李潇:举个例子,过去有人会说巴菲特炒股还没自己的收益高,但是人家是在这么多年动荡的环境下,几十年都能达到接近20%的回报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只能说过去我们经历的太少,对于什么是合理的回报还不清楚,需要不断的被市场教育,大家才会变得更加的成熟、专业。

李黎:对我们VC来说,投资并不是把每个公司当成一个理财品。特别是我们三家这样的早期投资基金,核心点在于是否能够投资出来伟大的公司,这些公司能否为市场持续的产生价值,持续的改变世界、改变未来、改变生活、改变行业,我觉得是这样的出发点。最终的收益还有年化,其实只是一个结果。

 

Q:早期机构在投资的时候,对于团队、创始人、商业模式、赛道,更看重的哪一点,这几点的排序是怎么样的?

吴世春:我们的逻辑叫做“人事时”合一,人——即创始人,事——即赛道方向,时——即Timing时机点。所以,我们看中的项目需要非常全面的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样才是一个好的投资机会。

李黎:非常赞同,人、事、Timing都极为重要。特别在早期阶段,当一个CEO创业时,其实整个市场未必会投资他,但是他依然要往前走。历史上这些非常优秀、能开创时代的公司,早期的融资其实都比较艰难。

但是这些创始人的眼光能够穿越市场、看到未来、带领团队走出来人很重要,但是人对、事不对,其实也是证明这个人的选择有问题;事对、人不对,就守不住终局;Timing也代表了CEO的决断力。所以,这些因素很难分个权重,需要综合来看。

李潇:我们对人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但是并不是说这个人一定是大佬出来创业,或者有非常好的公司背景,当然有的背景是一个加分项,但是我们更看重创业者的动机和他的潜质

另外,虽然我们看人的比重会很高,但在事的方向上,我们希望创业者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做某些调整,但不要跨越太大,完全不同赛道之间的切换。

 

Q:怎么看待Web3游戏出海的方向?内部的投资标准是怎么看这个领域的?

李黎:我们非常看好出海的游戏类公司,因为整个出海品类中游戏的反馈速度还是非常快的,而且游戏作为线上能交付的互动型内容形式也很有效率。微软前段时间收购了暴雪,包括二级市场上对游戏的关注也在往上升,很多国外的资本通道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通畅。

吴世春:我看了一段时间的Web3链游,它的创新性很强,而且它有了创新机制之后,实际上是把游戏的玩法和金融相结合,如果做得好,爆发性会很强,创新力也会很高。但难点在于国内的监管问题,因为没有了交易NFT的这些东西,它的吸引力就极大减小。

这是一个现实的情况,只能说大家需要去关注监管的变化。国内投资人对这个领域的弱项在于接触的东西过少,而且很多并没有办法去体验、感受氛围。对于Web3,我们的理解力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才能和最优秀的创业者更好地进行互动,并且能挖掘、理解这样的项目。

中国的游戏团队理论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国内有丰富的游戏团队,而且都开发过或发行过很多游戏。所以,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技术储备等实际上都已经是ready的阶段。

 

Q:怎么看待未来五年养老行业的前景和可能存在的商业机会?

李潇:理论上讲,任何行业长期都会有不断升级、改造的可能性,但实际上timing最为重要。人口结构肯定是在发生变化,但是最终什么时候是一个重要的拐点?它往往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一,我觉得养老行业什么时候能发生里程碑的事件,那么这个行业的春天可能就真的到来了。

第二,过去大家不看好养老行业的原因在于支付能力,这个行业本身又有重资产的属性。现在由于老龄化的趋势也带来了一些机会,比如康复器械,美国正在不断地研究再生医学、抗衰老这些领域,因为它的技术壁垒比较高,所以它的模式创新性会更强,我觉得这些领域已经明显起来。但比较传统的养老领域,目前来看还没有吸引很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入局。

 

Q:对于2022年医疗健康市场的判断和看法?

李黎:刚才提到的人口老龄化,以及针对当前的疫情状况,中国的医疗健康市场从2020年以来就进入了非常快速的发展阶段。从长远来看,整个的医疗健康都是在长期发展的轨道上

我们比较看好交叉学科,还有科技驱动的商业创新,比如数字医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等。

 

Q:是否看好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否认可国内制造业全球出海的需求,以及它是否可以成为今年的主要市场增长领域?

吴世春:我们还在不断地去看物联网这个领域的机会,像物联安全,我们投了天防安全,还投资了物联网里面做传感器和工业互联网方面的项目。我认为这个行业还是一个很有潜在机会的市场。

今年的主要市场增长可能不会来自于制造业出海,还是看国内的“专精特新”带来的机会

 

Q:全球用户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反对中国制造的趋势,对中国产品或平台走向海外市场有什么影响?

李潇:今天的地缘政治确实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但是长期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只不过是对国内想做产品和品牌的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经历了消费的狂潮和跌落,应该会对品牌有了更深的理解。

实际上,中国公司在做品牌方面还是需要很长的learning,为什么美国出现了那么多全球性的大品牌公司?因为他们是经历了很多年历练和沉淀的,他们知道如何包装自己、如何去做PR。但是目前国内的公司大部分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包括如何定位、包装品牌,以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去做ESG的东西,如绿色、环保、工艺等,还有如何能让你的品牌有更好的美誉度,这都是对中国公司新的挑战。

 

 

嘉程资本Next Capital是一家专注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基金,我们极度信仰科技驱动的行业创新,希望成为创新者的第一笔钱,与极具潜力的未来商业领袖共同开启创新的未来。

我们的投资领域涵盖新消费、新技术、新医疗。投资案例包括熊猫速汇、多抓鱼、十荟团、拉面说、店匠、bosie、熊猫星厨、核桃编程、橄榄枝健康等多家创业公司的天使轮或早期阶段。

嘉程资本旗下的创投服务平台「嘉程创业流水席」,致力于为科技互联网创业者和行业人士提供深度链接和一手行业信息,迄今已服务数万名创业者,汇聚了数百个创业者社群,有近千位企业家与行业专家在嘉程创业流水席分享过行业观点。

嘉程资本创始合伙人李黎是知名天使投资人,曾主导投资过乐信(纳斯达克代码:LX)、团车(纳斯达克代码:TC)、老虎证券(纳斯达克代码:TIGR)、牛股王、蜜芽、辣妈帮、PingCAP、易订货、彩贝壳、鹿客、Krazybee等明星公司的天使轮。

嘉程资本是创业者思考的伙伴,成长的伙伴。

嘉程资本
握手未来商业领袖
BP 请发送至 BP@jiachengcap.com
微信ID:NextCap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