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谱太阳能利用技术与传统的光热发电和现有的光伏发电都不同,其核心技术在于将太阳光分成不同的谱段进行利用。
近日,嘉程创业流水席第221席【探讨热能利用的前沿技术和创业趋势】,邀请了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所所长韩伟分享,主题是《低成本高效全光谱太阳能利用技术及应用场景分析》。
以下是正文内容:
我是西安热工研究院储能所所长韩伟,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分享太阳能热利用领域的一些新技术。
太阳能热利用前景广阔
目前,我们在这个领域拥有一项全光谱太阳能利用技术,这是一种创新的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它与传统的光热发电和现有的光伏发电都不同,其核心技术在于将太阳光分成不同的谱段进行利用。
-
从行业背景来看,这项技术代表了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技术,这个方向无疑是国家能源战略的主流方向,总装机容量已超过50%,每年约有3万亿度电由可再生能源产生。
-
就太阳能而言,其可持续性、环境友好性,以及对能源革命的推动作用,都具有重大意义。
-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太阳能光伏还是太阳能热能,近年来都是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在这个领域,我们也享受了市场的多项优惠政策,包括补贴和政府的各种政策支持,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当前,国家在太阳能、风能、水电方面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6.09亿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经相当高,可再生能源的总装机容量超过了50.39%。白皮书预测,到2027年,国家在新型储能的累计规模下,将能够达到97GW。因此,从行业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市场空间较大的领域。
太阳能分频利用热电联产技术原理
当然,在这个领域,常规的光热项目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例如,大家熟知的光热技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度电成本相对较高。整体的光电转化效率大约只有百分之十几,全年效率约为16%,而设计点的额定光电转化效率也仅约为24%,并不算高。相比之下,光伏的光电转化效率基本上在20%左右,这是目前所有技术中的普遍现象。
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太阳能分频利用的热电联产技术,它类似于将光热电站和光伏电站结合在一起,通过分频流体让光进行分频,将适合光伏发电的光直接照射到光伏板上发电,而适合光热发电的部分,则将其热量集中起来,达到高参数,用于发电或供热,实现高效的能源综合利用。通过这种方式,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可以超过65%,效率非常高。除了发电部分,还有通过分频流体集热管后被分频流体吸收的热能,其温度可达200至300度,这是一种综合利用效果非常好的技术。
技术创新优势——分频流体
这里有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分频流体。常规的分频方法众多,包括早期的分频膜、纳米流体等,这些都能实现对光谱频率的有效分离。然而,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看,分频膜的成本较高,且对光线的入射角度有严格要求。无论是成本还是使用条件的苛刻性,都使得其工业化量产变得困难。
另一项核心技术是纳米流体技术,通常是在水基溶液中加入纳米颗粒来实现光谱分离。但由于其为水系物质,其温度上限受限,一旦温度升高,就必须承受较大压力以保持其液态。如果不使用压力来维持这种状态,则只能实现低温下的聚光集热,无法达到高参数发电的目标。此外,纳米流体本身存在一个问题:在常规容器中长时间静置会导致分离和沉淀,从而失去其效能。
我们开发的流体特点是均质性强,没有分层或分解现象,能在300度以内稳定运行,这为我们目前的成果奠定了基础。利用这种流体,大约40%的光线能穿过分频流体,照射到下方的光伏板上,效率可达57%至89%。剩余的热量由集热管回收,可产生近300度的热量,相应的发电效率也可达到30%左右。因此,整个系统的光电转化效率理论上可达到35%以上,这还未对系统进行完全优化。若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或寻找其他方法提高温度参数,以达到更高的热电效率,系统的光电转化效率将非常高,超过35%绝非难事。
第二个优点是成本低廉。前面提到的分频膜或纳米颗粒成本较高,而分频流体成本极低,能为系统带来良好的能源收益。目前许多人正在做PVT,光伏发电部分的收益是确定的,但供热部分(T部分)在非供暖季节几乎无收益,即使在供暖季,收益也相对有限。然而,我们的热电联供技术不同,其中不到20%的产出是电力,可直接销售,价格较高。另外,还能将约40%的能量转化为高参数蒸汽,这部分蒸汽可按工业蒸汽价格销售,目前工业蒸汽的价格约为每吨300元,甚至更高,它的售价比发电更划算。这意味着这套系统的产出中,约65%的能量能带来高价值的回报,这是这项技术目前的一个重大优势。
因为它的综合利用效率高,即使是小型工业园区,例如之前需要200度的电和400多千瓦时的热量,需要两倍或三倍面积的光伏才能提供足够电力。但现在,只需1/3的面积就能同时产电和供热,满足整个场站的能源需求。
太阳能利用技术路线对比
这项技术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与光伏相比,我们的综合能效更高,能实现高达65%的热电综合销售回报率。
在光热领域,成本优势尤为突出。首先,目前光热的综合系统效率无法达到我们系统的效率;其次,它的占地面积远大于我们的。例如,聚光光热和聚光热电联产技术——CPVT技术——需要使用砷化镓电池,且不能将聚光倍数提得太高,否则过高的热量会导致砷化镓电池失效。因此,从成本和综合收益来看,我们的技术比光热电站和光伏电站都要优越,特别是在供热参数和成本方面,优于常规CPVT技术,竞争优势非常明显。
常规光热电站价格之所以高,是因为它将高能量谱带的光线全部转化为热能输出,然后通过热电转换形式发电,综合效率较低且成本高昂。光伏系统虽然简单,但其输出波动较大,占地面积也较大,由于综合效率低,降价空间有限。
以100瓦电功率和450瓦热功率来测算,常规光伏加光热的成本约为0.5至0.8元。而常规太阳能热电联产技术的成本则在0.6至1元之间,聚光光伏的价值也在这个范围内。效率方面,光伏和光热的综合效率约为18%,而聚光光伏热电联产技术的效率约为22%。
就供热温度而言,光伏加光热能达到较高温度。常规太阳能热电联产技术的供热温度约为60至80度,聚光光伏也是如此,而全光太阳能技术可以实现80至250度的温度范围。
在占地面积方面,我们的技术是最优的,因为我们实际上将光伏电站和光热电站结合在一起使用。
分频流体技术的竞争壁垒
这项技术是否具有壁垒呢?虽然分频膜技术和纳米流体技术都能实现类似的功能,但之前提到过,它们存在诸多问题。分频膜系统虽简单,但不适合大规模应用,成本也较高;纳米流体系统虽然透光性好、成本低,但无法实现高温,这与我们的初衷相悖,此外,纳米材料在材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也更低一些。
我们开发的分频流体不同于纳米流体,它能吸收任何角度的光线并透射下去。我们进行了多项实验,其中包括使用约1000倍太阳倍数的聚光镜照射分频流体。如果没有分频流体,放置在下方的散热器会迅速被烧毁,因为温度可达近千度,但通过分频流体,热量被流体传递,照射到下方的换热器上,只要换热器设计得当,其温度不会超过60度。即使是200倍太阳倍数,也无需专门的散热器,只有一块钢板放到底下,也不会有任何超温和高温的现象,温度基本可保持在40度左右。
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了专业的原型样机。与最初的技术相比,这个样机的优势在于不再需要使用槽式集热器,之前集热器面积庞大,底部的钢结构也非常重。采用最新的系统样机后,其重量不到前一装置的1%。整个系统结构轻便,效率高。无论是成本、效率还是技术先进性,都有很强的突破。
目前,我们的商业模式主要基于技术输出、设备系统总承包以及项目施工技术服务等,提供全面的技术输出。
目标市场和应用场景
在目标市场方面,首先考虑的是供热场景。在这一场景中,我们的技术具有显著优势,能将65%的太阳能转化为高回报率的电能和热能,从而产生营收。市场规模也很大,特别是西北和北方等地区的工业园区,它们对热电有需求,我们能够将供热价格控制在300元以下,同时提供电力供应,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竞争优势,我们提供的是完全绿色的热能和电能。
第二部分是大规模应用,直接进行太阳能发电。除了能直接照射到光伏板上发电外,还可以通过系统产生高参数的热量来直接发电。我们正在研发中,希望能够实现400度以上的高频流体,以提高热电转化效率至40%以上。其中40%的能量效率可达57%—89%,而60%的能量转化效率可达40%,这样整个系统的光电转化效率甚至可能超过40%,这已经是全球最高的系统光电转化效率,也是我们未来的重要目标。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Q&A
席友:系统在运营过程中,清洁成本占比是多少?会影响整个光热效率吗?
韩伟:清洁成本占比非常小。常规的光热电站大约每两周清洗一次,而且清洗成本并不高。我们的系统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创新,有些类似于双轴跟踪的光伏板,其清洁费用甚至比光热系统还要低。因此,在整个运营周期内,清洁费用对总营收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席友:之前用光伏工业园区安装系统后,与之前相比,具体有哪些好处?
韩伟:以一些小规模工业园区为例,他们很多使用的是电锅炉或燃气锅炉来供热,这意味着需要消耗电力来产生热量。这些工厂可能会考虑安装光伏系统来解决高能耗问题,这通常意味着需要三块光伏板,一块供电,另外两块供热,以降低成本。如果不采取这种措施,仅使用电力供热,1000瓦时的成本可能高达0.7元到1元,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成本。但是我们的系统,综合成本大约只有0.3元到0.35元。在工业园区,我们的系统可以同时供应热能和电能,电能售卖的价格可以是每千瓦时0.3元,热能也是同样的价格,这样就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回收。
席友:可以通过改造现有的光伏设备来实现吗?流体设备的预期使用寿命是多久?
韩伟:现有的光伏设备无法改造,但现有的槽式光热电站可以改造。通过增加高功率的光伏板,可以使槽式光热电站的效率提高一倍。虽然投资不多,但效率可以翻倍。这种改造对常规光热电站有效,但对常规光伏电站则不可行。分频流体的稳定性非常高,我们以前做的流体,即使放置一年多时间,拿出来使用时也没有任何质量变化。
全文完
嘉程资本Next Capital是一家专注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基金,作为创新者的第一笔钱,我们极度信仰科技驱动的行业创新,与极具潜力的未来科技领袖共同开启未来。
我们的投资涵盖人工智能、硬科技、数字医疗与健康、科技全球化、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企业服务、云原生、专精特新、机器人等领域。投资案例包括元气森林、熊猫速汇、寻找独角兽、店匠、士泽生物、芯宿科技、未名拾光、橄榄枝健康、硅基仿生等多家创新公司。
嘉程资本旗下的创投服务平台包括「嘉程创业流水席」,「NEXT创新营」、「未来联盟」等产品线,面向不同定位的华人科技创新者,构建了大中华区及北美、欧洲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活跃的华人科技创新生态,超过3000位科技行业企业家与巨头公司高管在嘉程的平台上分享真知灼见和最新趋势。
嘉程资本投资团队来自知名基金和科技领域巨头,在早期投资阶段富有经验,曾主导投资过乐信(NASDAQ:LX)、老虎证券(NASDAQ:TIGR)、团车(NASDAQ:TC)、美柚、牛股王、易快报、PingCAP、彩贝壳、云丁智能等创新公司的天使轮,并创办过国内知名创投服务平台小饭桌。
嘉程资本
握手未来商业领袖
BP 请发送至 BP@jiachengcap.com
微信ID:NextCap20176